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能农家女 [完结]-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现钱短不短,短钱就过来说一声,一家人别太客气了!
李二元忙说家里有钱用,不劳外父操心等等。

安秀把节礼放在堂屋,就去厨房跟李氏与何娟唠嗑。
“二元好像又瘦了些,这孩子在家里干活估计拼命了!”安秀笑道,“二婶,这孩子真不错!”
李氏也笑,半晌才道:“孩子不错,就是一年到头土里刨食,啥时能出息啊。”
安秀咳 咳:“二婶,当时江哥哥要养鸭子,你说土里刨食稳妥,现在咋又嫌人家土里刨食没出息?”
刚刚李氏的话令何娟不快,听安秀的反驳,何娟立马 低声道:“就是,我娘眼里只有我哥哥!”

李氏又气又笑:“你们两个死妮子,挑我的错儿!”又叹了口气,“当时,我是想着干啥都不如种田稳当,可是现在江生挣钱了,我就不这么想了!你们想啊,江生才三个月,除去成本,至少挣了三四两银子吧?一年下来,十几两不成问题。种田能有这收成?还是折腾有前途!”
何娟与安秀都被她说笑了。
李氏想起了这个,突然脑子灵光一动,咦了一声:“秀啊,你说让二元也养鸭子,成不成啊?”

安秀头疼,如果李二元也养鸭子,她可没有功夫隔三岔五去李家庄帮他用异能催熟一点。一次性催大,肯定要被人怀疑的。见李氏问,她摆摆头:“二婶,您现在还不是正经外母呢,就想着帮人家孩子做决定?问问二元自己的意思嘛!”
李氏一听,正是这话,笑道:“那我吃饭的时候问问。”



“娘,我嫂子不是要建暖房嘛,要不让他过来帮忙吧!”何娟脸色微微发红,说完这句,低下头脸色通红,止不住地羞涩。

安秀与李氏都心头一动,这倒是个好法子。特别是李氏,一听这话,眼睛都眯了起来。
安秀起身要回去,笑道:“你们娘俩好好合计吧,我先回去了,还要烧中饭呢!”
“秀,二元的节礼你带回去吧,省得我跑一趟!”李氏冲她说道。
安秀哭笑不得:“二婶,你也太省事了吧?还有人自己带着别人的节礼回去的?不是应该外母亲自给我送么?”
“嘿,你这妮子,咋计较这么多?”李氏笑了,“我这不是忙得走不开么?娟子,去把四叔家的提篮拎出来,给秀姐姐带回去!”
安秀眼角抽了抽,挎着李二元的节礼回家去了,等到吃了中饭,再送提篮与回礼过来。

刚刚到家,还同有喘一口气,唐氏就来了,挎着一个很大的提篮。提篮上还用红色丝绸装饰着,唐氏挽在手里,感觉特别有面子,四下里张扬。
安秀心想,何霞婆家挺大方的,提篮足足比李二元家的大一倍,忙迎接了唐氏进屋。
唐氏把何霞婆家的节礼从提篮里拿出来,搁在安秀的桌子上。安秀翻了个白眼,只比李二元家多一盒点心,竟然用这么大的提篮挎着,唐氏真是死好面子。只是这县城的大户人家也主节省,真当乡下人没见过世面啊?

唐氏掏完了节礼,又从提篮里掏出一个大大的包裹。
安秀愣了一下,心想这是什么的时候,唐氏已经打开了包裹,给安秀看,笑道:“秀丫头,你看这布料子好看不?”
大红的丝绸,算是上好的料子,安秀只觉得软和,笑道:“很不错呢!”
“当然不错了,这是霞儿婆家送来的嫁衣布!”唐氏得意地说道,“听说中,这丝绸是他们家从京都买因来的,咱们县城里都没有!”

安秀虽然没有眼光,却也瞧得出, 这丝绸比绸布好些,却并不是最上等的料子,这个县城在户人家,到底为啥要娶何霞,安秀心中的怀疑又多了一分。
只是,唐氏为啥要带过来给她看?显摆?
她心中尚未定论,良氏已经拉起她的手,笑眯眯道:“秀丫头,上次大猫小猫满月的衣裳是玉儿绣的吧?真好看啊。霞儿那双笨手,连玉儿一根手指头都顶不上。”
安秀隐约明白,不会是想让何玉儿帮何霞做嫁衣吧?

“哪儿啊?”安秀也笑眯眯道,希望把唐氏的话堵住,“霞儿心灵手巧,我家玉儿才是一根小手指都比不上。大婶你客气了!”
“哎呀,秀丫头,你就虽谦虚了!”唐氏笑道,“其实我今日来,就是想让玉儿帮霞儿做嫁衣。玉儿手巧,做出来的嫁衣,一定好看极了。将来 霞儿到 婆家,也有面子啊!”
这话没有堵住,她还是说出口了,安秀一时间有些为难,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她。

见安秀有些为难,唐氏忙笑道:“秀丫头,大婶知道费心力,不会让玉儿白忙活的。将来霞儿嫁了过来,定然少不了钱财。只要霞儿送回来钱财,我立马给玉儿五两银子算作工钱。”
安秀是有见识的新时代人类,知道古代大户人家,就算是少奶奶,不当家也不可能有多少银子,指望何霞补贴娘家,只氏没有见识的单方在的自以为是呢。

记得分家的时候,她好像拿了黑熊的一笔钱,竟然连五两银子都舍不得拿出来。安秀对她微微的好感消失无存,为难笑道:“大婶,嫁衣是要自己做的,您啥时听说过替别人做嫁衣的?”
“只要我们不说,旁人哪里知道呢?”唐氏自以为聪明,低声笑道。
安秀想起前几日何霞突然冲她笑,感情她们娘俩早就在预谋这件事呢。想到这里,安秀心头疙瘩,总是有种被人利用的愤怒。

“大婶,这个得问玉儿的意思。她也是大姑娘了,我不能帮她拿主意!”安秀笑道,起身往厨下走,去找正在准备煮饭的何玉儿,“大婶,您等着,我去找玉儿过来啊!”
走到厨房,安秀把唐氏的意思说给何玉儿听。
何玉儿犹豫了半晌,才道:“秀姐姐,你知道我不喜欢霞儿姐姐的。再说了,让别人做嫁衣是不吉利的,要是她将来被人家休了回来,又听了闲话,还赖上我了,还是推了吧!”

安秀点点头,唐氏了是个不讲理的主儿,将来真有什么变故,自己承担不起这个责任,于是笑道:“你烧饭吧,我去推了她!”
唐氏正在翘首以盼,见安秀回来,忙笑道:“秀,咋样?玉儿应下了?”
“大婶,是我这个做嫂子的疏忽了,玉儿前几日就扭了手,好几日没拿针线了!”安秀道:“我以为是她懒呢。大婶,您可以去找二妞乡,玉儿的手艺都是二纽教的,二妞比玉儿乡的还要好!”

“安秀,你是不是不愿意帮这个忙啊?”唐氏听到这里,脸上的笑容敛起,冷冷看着安秀道。
“大婶,我要是有这个心,就天打雷劈!”安秀不想跟她闹得太僵,立马赔上笑脸,“只是玉儿真的扭了手,霞儿中秋就出嫁了,玉儿的手还要养一个月。到时候来不及,才不吉利呢,您还是去找二绣吧,五两银子,二妞一定很高兴,保证绣得比玉儿还要好!”


115节 米铺开分号

唐氏好说歹说,安秀就是不松口。最终,她脸色极其难看地回去了。安秀无奈地摇摇头,要面子也要分时候啊。女儿的嫁衣,竟然希望别人代做,什么人呐!
端阳节一过,何江生就去集上买了四百只鸭苗。
李腊梅想把自家的鸭苗卖给何江生,价格上却高出五文一只,何江生不还价,也不松口,就是不要她的鸭苗。如果说不让她合伙养鸭是结了怨,不买她的鸭苗,就真的成了仇。

听说后来何木生夫妻的鸭苗家里留了上百只,剩下的都逼着一庄子各家买上几只,价格却比市面上低了五文钱。有些人家贪便宜,有些人家挨不过面子,都买了她的。
在庄子里卖了上百只,剩下的又拉到她娘家的庄子去卖。折腾来折腾去,鸭子死了好几十中,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李腊梅活了十几年,从来没有吃这么大的亏,心里积怨颇深。

王家燕的暖房十一就建好了,安秀托人去集上帮她找了一个老师傅教她。王家燕聪明,跟何娟一起学,她一学就会,何娟却怎么都领悟不了要领。
家里产鸭蛋,何江生跟王家燕说:“放心折腾,咱们不怕费东西!”
王家燕感激得眼泪汪汪。
安秀知道,孵鸭是需要技巧的。而技巧,常常需要在失败中总结,所以她没有动用异能去帮王家燕。

鸭蛋的孵化要二十八天。第一次孵化,王家燕与何娟都不敢大手笔,仅仅用了两百个鸭蛋。二十八天后,只孵化了一百只小鸭苗,成活率百分之五十,令王家燕与何娟很有挫败感。
李腊梅听到这个消息后,幸灾乐祸,说什么王家燕就是灾星。就算是没有学过孵鸭的,也不能毁了这么多的鸭蛋。
听到这些闲话,王家燕难过了好几天。何娟气得半死,倘若不是李氏拉着,她早就找李腊梅拼命去了。

安秀安慰王家燕:“嫂子,这人工孵蛋就是需要技巧,跟鸭子孵蛋不同。木哥哥媳妇说什么,别往心里去。以往我江哥哥养鱼也毁了一次,被庄子里的人说得跟什么似的。可是你看看他,啥都不放在心上,照样做自己的事情。现在何家庄,哪个不眼红他?”
王家燕扑哧一声笑了。
很多天来,难得叫她笑。何江生很感激地看了安秀一眼。

媳妇女儿孵蛋,儿子养鸭,家里的庄稼只剩下二伯与二婶做。安秀劝他们,如果何江生的鸭棚情况好,王家燕的鸭苗也成了规模,老两口干脆别种地了,去集市租个铺子,卖鸭苗和鸭蛋。 
二婶一听,觉得安秀的提议很是靠谱,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就开始商量这事儿。
二伯心里不安,缓声道:“我们家几辈子都是种田的,从来没有做过生意。再说了,好好的田不种,跑去做商人,怪没脸的!”

在古代,种田比商人有面子。很多的官员告老还乡,第一件事就是买田买地;很多的商人发了财,更多的钱也是投入在土地上。在这个年代,土地是一种保障。何有福心思不远,只想着眼前的事情。
他这样一说,李氏也犹豫了。
何江生咳了咳,笑道:“爹,做生意没啥丢人的,轻省一些。咱家的鸭苗,如果不能自己卖,就要卖到鸭苗铺子去,受人家一层盘剥。这做生意跟种庄稼一样,总会碰上旱年涝年,哪能没些挫折?您说咱们以前没做过买卖,可咱们赶集买过东西啊,不是一个道理?”

何江生一直都想着将来可以去做生意。如今鸭棚刚刚有些起色,他自己走不开,等到成了规模,请人看管,自己就可以去经商。先让爹娘去小打小闹,把生意撑起来,两下都不耽误。
何有福与李工也觉得何江生言之有理,一时间又拿不定主意。
倒是王家燕开口了:“江生,我这暖房第一批鸭蛋毁了一半,这第二批还要一段日子才出壳。咱们能不能过段日子再说开铺子的事情?等我的暖房这边稳定了下来,再开铺子不晚。”

“这一批鸭苗下来,正好可以去卖了!”何江生很是坚持,一个一个地说服,“我的鸭棚补进鸭子可以等到下一批。这一批出壳一定很多,家燕,你别灰心,上次是第一次孵化,很多的技巧没有领会到,自然毁的多,这次就不同。”



见何江生很坚持,王家燕笑了笑,没有继续反对。
何有福与李氏也不再阻挠儿子的计划,说过几日就去看铺子。
何江生想了想,才笑道:“还是等两个月后吧。中秋一过,田里的秋粮都收了,正好可以把田地佃出去;现在投下去的鸭苗也可以拉去卖了;家燕的暖房慢慢成了规模。”
一家人都点头,说这个想法好。

七月初,正是割早稻种晚稻的时候,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俗称双抢。
何江生的鸭棚整日里离不得人,王家燕与何娟在暖房已经渐渐好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