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451之争雄欧陆-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苍要分权,就要从这方面既尊重传统,又符合实际。

    本土可以分得清楚,外卫又怎么能这样给他们套嚼子呢?

    这第二道命令里,就写着地方官员如何分权力。

    传统的三班六房被拆分出来,和府县官员一起拉了出来排位置。

    譬如一县:

    县令是正七品官,月薪三十海佩伦金币。主要的任务是负责地方行政建设,总而言之就是顺着中央的设计图,在地方做工程师。行政官。

    县丞是从七品官,月薪二十五海佩伦金币。主要负责一县安靖,衙役、判罚都要由他来任。是司法官。

    主簿是正八品管,月薪二十海佩伦金币。主要负责征收赋税,是直属于各级征税局的官员。啊对了,征税局最近也改名了。

    这是主要的正牌官员。

    另外原先的吏员吏房也被挖了出来,纳入官员之中。所谓官吏一体,官绅一体。以防大汉出现如明清一样的地方苛政。

    三班六房的体质已经拆的差不多了。

    三班基本不变,因为皂班管内勤,快班管办案,壮班就相当于武警。这是直属于县丞的地方管理系统。基本上一个县有上百人的三班。其中壮班定额是七十人(对本土来说)。

    六房转变为了吏房(官吏)、民房(民政)、税房(税收)、礼房(学校)、刑房(诉讼、监狱)、兵房(后勤、兵事)、工房(基建)、商房(管兴商事)、殖民房(有则设,无则撤)、邮局分部十个衙门。

    还有一章,写得慢,各位多多包涵。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

 第135章 53新政(二)

    当然,县里面也只是这些。

    邮局分部还要分管地方的驿站,这部分中央和地方一起贴钱;另外还有税关的看守,这是税房负责发薪水的,但却是属于府里面统一规划;户部专职民事,分出税房是为了清净;兵房和刑房不但受县丞节制,还要归属府里和中央直线监察。十个衙门里有的属于县令管,有的属于县丞管,税房专属主簿管,邮局分部又是全国一盘棋。

    所以地方上已经乱成这样,严重影响到了行政效率。不改也是不行。

    同时还有两个系统在第三道命令里出现了。

    第一个是公议。现在官方的正式名字是乡校。也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地方人民议论发声的地方。每个镇子和每个村都要组织乡校,各级乡校层层组建,然后止步在乡一级,然后乡校与税房直接挂钩,负责税收比对,摊派。同时还要与户房沟通,梳理地方政事。这就是议会的用处。

    当然,甩锅的时候也是背黑锅的主要地方。谁让是他们提出的建议呢?(笑)。

    第二个是监察系统。这个当然是和司法一样,都是分离的。

    县里面的司法和兵事虽然不是分开的,但是不代表以后不分。事都要一步一步来。

    监察系统很意外的被委身于地方上的乡校。乡校们的评价代表着官员们的升迁滚蛋,这也是以民制官的另一个好处。同时不只是乡校,地方的初等学堂也负有一部分的责任。这是属于国子监的内容。

    另外第三道命令里也包含了另一部分的内容。

    漕运、湖泊河道、税关等内容也一一定下。

    漕运主要指未来的第聂伯河以及其他大河的漕运内容,湖泊河道、税关等也大差不差。这些东西都归府一级的规划之中。

    而府的官员主要有府尹(负责民事,但也要总理大政)、布政(府尹的民事助手)、提刑(刑名司法)、按察(检查官员)四个衙门组成。

    多出来的按察主要负责各地的乡校意见梳理,在评判官员升迁和官员失格上下功夫。

    另外府的附属机构除了漕运等之外,正牌的三班十房升格为三衙十所。算是升了一级。

    于是剩下的梳理就到了中央。

    中央怎么算?

    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因为中央最是麻缠。

    首先是大汉采取内阁制。这是一个非常好甩掉皇帝黑锅的体制,并且也很适合提高行政效率。

    内阁入阁主要由皇帝(未来的)挑选,并且也要公认才好。

    然后中央的各种事权也开始全部规划。

    往日孟卓彦总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在中央上,大汉主要向宋代制度看齐。入阁的都要加参知政事的头衔,首辅加中书门下平章事。

    首先剥离兵权。这个是对外以及对国家兵的权力。兵部归入枢密院之中。枢密院首为陈翰林,正二品,加参知政事衔。

    然后便是办事的机构设置。

    内阁之下,设中书门下省(负责提出规划、审计规划)和尚书省(执行)。

    中书门下省又主要向上承接,有审计院(大家都懂)、规划院(主要负责整理规划)、铨曹院(官员审计提迁)和监院。

    尚书省则比较多了,吏、户、礼、刑、工外加税部、商部、教部三个正部共八部。然后是邮局、殖民局等外挂的局子衙门。局子衙门实际上是绕过尚书省向上负责的。

    之外还有御史台、大理寺、都察院、钦天监、国子监、鸿胪寺、宗正寺、太常寺一共八个直属于内阁的单独衙门。

    御史台与地方的按察是一条系统,属于官员上的检查;钦天监负责天文和农业历法规划;国子监是教育,下属高等学堂和初等学堂,最近在办中央国子监的直属学校;鸿胪寺则与礼部有交叉联系,礼部负责外交和礼仪(地方上的则归属于教谕,负责教学),鸿胪寺负责来宾、使节的安置,实际上是个清汤衙门,主要官员在礼部做副官。

    还有大理寺和都察院。前者负责进行司法执行,后者负责立法审法和事后司法检察。

    以及宗正寺和太常寺。宗正寺不用说,秦苍和秦川以及秦四两,再加上撑架子的秦长安一家,一共四家秦氏被纳入宗正寺的范围,不过也是个清汤衙门,由秦氏族人在负责。

    太常寺则负责各官员的后勤保障、朝会指挥等等。

    于是,

    孟卓彦任中书门下省的中书门下令,加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内阁。

    秦长安任尚书省的尚书令,加参知政事入内阁。

    王荣芳任工部尚书,加参知政事入内阁。

    陈翰林任枢密使,加参知政事入内阁。

    张琦任商部尚书,入内阁。。。

    杨琇高福星高照,加礼部尚书,暂不入内阁。

    其他的尚书及次位都简拔了一群人上来。如地方上的汤茂入京任都察院院长,孟卓彦的得力助手张成林任大理寺正卿等。

    魏阳任殖民局局长,秦川任宗正寺宗正。柳玉京任教部尚书,名义上是管理国内宗教,实际上是在以官府正部的方式推行改造后的道教。

    其他的人选也一一扎堆。

    目前主要是铺起一个官府的架子。许多机构,如鸿胪寺实际上挂在礼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不怎么分家,太常寺正卿实际上是内阁的一个厨子和礼部的一个老学究一起在兼任。。。。。。

    必须提到的是,许多官员的子弟都已经加入了分派官员的行列。如王荣芳的几个儿子在户部和税部,孟卓彦的大儿子孟长青避嫌,去了礼部修养,秦长安的大儿子秦福临在铨曹院任主事等等。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场分官盛宴。以至于赤州人都说在大街上一板砖可能都能砸出一个官来。

    这样也让一个月四千海佩伦的官爵金支出一下子高到了九千多海佩伦,支出整整涨了一倍!

    但是这是一个国家的必经之路。架子铺开了,骨肉才能长出来。

    如原先的各监,现在都部分并入了工部和商部,然后自组一院——监院列在中书门下省的四院之中。他们也都得到了最少四品的官位。

    这场官职上的大变动被称为53新政,成为了大汉开国以来最重要的事情。。。。。。。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

 第136章 马骚味

    五三新政听起来当然是很粗俗。只不过是因为在一四五三年就取了这么个名字。

    而实际上,正派的史书里当然是不能这么写的。

    史书里写的无一例外的全是‘赤京鼎革’!

    赤京,便是赤州。只不过在正式的发布了政府成立的各种细则之后呢,赤州便改名为了赤京。为此还特意在南区的更南边再开辟了一块儿住宅区,迁入五百余人让赤州的人口活生生的顶破了一万人的总数。

    赤京鼎革的意义当然是非凡的,在评价里全部都是‘立一国道统’‘全上下之通’之类的评语。

    而实际上对于参与了赤京鼎革的人来说,这不过是把本就有的系统再整理一遍,正式确立而已。唯一不爽的,可能就是看到一群人都摘了桃子,拿了往日不敢想的大官。

    “诸位皆是从龙之功,大汉必将名留后世!”

    说起来,秦苍这一句狗屁不通的对联竟然被官员们刻在了西北的正门——金龙门的两侧。日后众多的汉人,甚至东方的汉人来到赤京瞻仰圣迹的时候都纷纷绕道表示这谁写的,我不知道(心里想的是真是没文化,这肯定不是太祖的!)。

    另外一件事就涉及到了宗正寺。

    功名爵衔如何分?

    经过许久的讨论,最后大概认为,王族首先五服之内袭爵,五服之外只列族谱。

    封秦川为陕公,秦长安为咸安伯、孟卓彦为辅运伯、王荣芳为效慎伯、李安世为维柱伯。另外张琦、魏阳等人各有封号,不过是子爵。还有秦福生和秦稳当他们都是子爵起身。

    现在唯二的公就是秦川和二儿子秦弘润了。

    于是纷纷乱乱的十月过去,十一月的时候,秦苍拿着不多的钱财又简略的兑换了一次。

    这次依然是人口。五千人口随后来到了壁邺府之下的长津卫垦殖。这个长津卫在今乌克兰的扎波罗什城。在金城县往南的一段河中岛东侧。控制了这个地方,不只是中转站的功效,还能联通东西,阻断河流。

    另外当然是历代皇帝不能少的东西了。

    一个内部监察、对外暗杀刺探的组织。

    其名曰——中统!全称为——中央统御侍卫亲军司。

    好吧,这只是秦苍的一腔恶意,但是这个组织的确被他复刻出来了。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国内没有太监,没人帮他监察各方。虽然已经有了乡校和按察,中央有都察院和御史台,但是这都是草台班子初创。他需要一个可以真正得到有效情报,刺探各方的组织。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了,我这儿没那么多的礼数。”

    【潘氏家族。祖籍浙江,世代为锦衣卫。现家主潘道安、字鹏举,再转三法司,后又入锦衣卫。土木堡事变而受人牵连,不得已举家西逃。潘氏子弟世代习刑名诉讼、审讯刺杀缉捕。】

    秦苍坐在书房里,一个黑影伏在窗外。

    “接着这个令牌,去西山牧场找一个希腊人,叫杨毛。从今以后,他帮你负责刺探情报的事物。你的中统必须在全国各地铺开!一县一乡都要有你的人给我定期传达消息!”

    “是!”

    “银钱也屯在西山牧场了。钱不是问题,你能不能把架子铺开,这才是问题。”

    “臣明白。”

    “听说你弟弟擅长刑名诉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