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吉思汗-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穷追至长之端,深之底,尽灭彼等而后已!汝今代我出征,我之心亦随汝征也,如此思之,必获长生天之护伤而必胜!〃为了使速别额台所串领的军队能顺利通过阿尔泰山和塔尔巴哈台山区,成吉思汗命工匠为他们打造了一种经得起山路颠簸的铁车。速别额台率领一支如此装备起来的军队,从扎木河经塔尔巴哈台直至垂河(即今之楚河)北岸巴尔喀什湖西部〃饥饿草原〃,穷追猛打,消灭了蔑儿乞惕部残余,圆满地完成了成吉思汗交给他的使命。

成吉思汗对敌对的蒙古部落蔑儿乞惕部的仇恨可说是根深蒂固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很多问题可以因此而得到解释。首先,这是一个牧民之于对森林狩猎人,草原牧民对泰加森林中的猎人的由来已久的仇恨。其次,这是一种个人的仇恨。不要忘记,蔑儿乞惕人曾掳掠过成吉思汗的妻子。成吉思汗可能也认为长子术赤就是蔑儿乞惕人之后。事有凑巧。当时兀都亦惕一蔑儿乞惕部的最小的王子忽勒突罕蔑儿干也当了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的俘虏。有人恰恰把这个俘虏带到术赤面前。忽勒突罕蔑儿干是一位杰出的弓箭手,他的年轻和机敏使术赤不禁产生了同情和怜爱之心。受一种同情心的驱使,术赤要求成吉思汗赦免忽勒突罕蔑儿干。但成吉思汗对蔑儿乞惕部已是铁石心肠,坚决不准术赤所请。蔑儿乞惕部的最后一位王子就这样像其亲属一样被斩首了……蔑儿乞惕人虽也是蒙古族人,但他们是属于那些不能被容忍的蒙古人,他们已不能成为统一的新蒙古民族的一员了。

第四十五章 成吉思汗与扎木合的高乃依式的对话

在乃蛮部被粉碎以后,乃蛮人的盟友、成吉思汗个人的对手、前对立汗扎木合已众叛亲离,落到了一种人人得而驱之的处境,过着流亡生活。他躲进唐努山中,以劫掠为生,跟随他的仅5人而已。唐努山脉山口和顶峰海拔高达2000米至2900米,其上积雪皑皑,终年不化。唐努山位于科布多湖泊地区与上叶尼塞河流域稠密的西伯利亚泰加森林地区之间。这个被驱逐的扎木合就这样来到了他的故土的边陲。唐努山是一个猎物众多的地区,山上长满了雪松、落叶松、冷杉以及其他的树木。在这浓密的森林里,各种各样的动物多得不可胜数。在这里,除了其他动物以外,有互相杂处的西伯利亚驯鹿和蒙古鹿,有大北方的麝香黄鹿,有草原上常见的野羊。扎木合来到这片森林,以狩猎和冒险为生,过着朝不保夕的饥一餐饱一餐的悲惨生活。正当他处于这种可悲境地之时,发生了一个决定他命运的悲剧事件。

一天,扎木合猎了一只野羊。他点燃柴火,把羊放在火上烤熟,准备饱餐一顿。正当他大口啃着烤熟的羊肉时,早已对这种穷酸生活感到厌倦的他的5个随从突然向他扑来,把他抓了起来。他们用绳子将他牢牢捆住,将他押送到了成吉思汗处。被捆绑交给成吉思汗的扎木合对等待着自己的命运并没抱任何幻想。他在同成吉思汗对话时仍以君王的身份讲话。他首先要求成吉思汗给不忠于主子、擒拿并押送他而来的那几个叛徒以应有的惩罚。他对成吉思汗说:〃卑微的乌鸦竞捕捉高大的野鸭,下贱的奴隶竟擒拿其主子。呵,我汗安答,汝怎可容此等卑劣之徒效命于汝之帐前?〃

大家知道,成吉思汗生平最憎恶叛徒。他最看重的一条原则是军人的忠诚与服从。当时,在他心灵的深处,很可能还对童年时期的伙伴保留着一种隐隐约约的友情。所以,在处理眼前的这个问题时,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满足扎木合的要求。他大声说:〃此等侵犯其主子的奴隶,怎可免他一死?此等卖主求荣之辈,能得到谁的信任?这等小人,应连同其子孙以及其子孙之子孙,统统斩首!〃成吉思汗说毕,即命人当着扎木合的面将那5个背叛主人的奴仆斩首示众。成吉思汗不仅满足了扎木合提出的惩罚叛徒的要求,而且还对扎木合本人表现出宽宏大量的胸怀。宽宏大量仍是他性格的特点之一。他表示愿意原谅扎木合的一切过错。策划阴谋,背叛朋友,始终对成吉思汗抱敌视态度,所有这一切曾使札只刺惕部首领札术合成为一系列反成吉思汗行为的主谋,成吉思汗此时都愿意忘记。他现在只想提及他与扎木合在童年时期结成的伙伴情谊,只想谈及他俩曾并肩战斗过的经历。这种并肩战斗的往事很可能就是指他俩还年轻时,扎木合曾帮他夺回孛儿帖夫人一事。他对扎木合回顾着这些美好的往事,劝这位战败的敌人与他重结昔日友谊的纽带。成吉思汗叙说着,回顾着,言辞与口气中带着激情,展示出一颗高尚的心。他命人传语扎木合说:〃当初,我二人亲密无间,犹如一车之二辕而不可分也。嗣后,汝忽生离退之心,弃我而去。所幸者,汝今已归来矣。我切望我二人重归于好,相伴如初。当此之时,我二人可相与共处,共忆已被忘却之谊,汝虽曾离我而去,然我心之中,汝仍是我之安智,我之义弟,未尝忘之也。当我二人于战场相对之时,我亦知汝心甚痛伤焉。我与克列亦惕部争战于合刺合勒只惕沙债之时,汝非曾造使告我以王汗军马之部署与意图?此乃汝助我也,我未尝忘也。再后,与乃蛮军对阵之际,汝曾盛赞我军之威,播恐惧于敌酋之心中,将乃蛮死之以言。诛之以口。此乃汝再次有功于我,我亦未曾忘也。〃在这种高乃依式的对话中,扎木合以令人钦佩的贵族尊严与高贵态度拒绝了成吉思汗向他提出的重归于好的建议。他回答成吉思汗说:〃昔者,我二人年幼之时,曾于豁儿豁纳黑川结为安答。那时,我二人食则同餐,寝则同衾,共进不消之食,共语不忘之言。后者,我二人为外人所唆,为他人所戳,彼此离析,互相敌对,互放相侵之箭,互发相辱之言。但我忆及往昔之誓言,顿觉羞愧满面;忆及往昔誓约,羞于再露面于汝之营地。念及曾以语相疾,故而慑于目睹我安答仁义之容颜。方今之日,安答怜我悲哀,赦我过错,既忆及旧日之谊,复提出相友之议。然而,当初为汝友时,我虽有善始之举,但后来与你敌对,却已失却善终之心,未能生死相依,不弃不离。伟哉,安答!方今之日,汝已一统天下,四方之内,莫非汝之疆土;牧猎各部,尽是汝之臣民。苍天已指汝为王;万民已尊汝为汗。天下已非汝莫属;国统已由汝承奉。当此之时,友与伴有如我者,于汝又有何益哉?故我二人之间,已不可复为友矣……当此之际,若复为友,则我将成为汝衣领之虱,裙据之刺也。若再为汝之友,则恐将扰安答深夜之梦、白昼之心也。我曾不义,弃我安答。从今而后,自日出之地至日落之所,已无人不知我所为矣。幸哉,安答!汝乃天之骄子,人中俊杰,一世之雄。汝有聪明仁慈之母,多才多能之弟,有七十三勇士犹如七十三匹战马听汝驱驰,故得以君临天下,成此大业。呜呼,安答!相形之下,我只得甘拜下风矣。呜呼,我一向不幸!自幼遗于父母,既无兄弟,更无心腹。天命有归于安答,安答得天而独厚,故处处占我先也。呵,安答!此时此刻,汝应摆脱似我这等袍袱和刺头,如此,汝方可心安矣。但如若决意令我死,则请不流血而死。若然,则我死后,可葬我于此处高地,我必久佑汝之子孙之子孙。我生于高贵之家族,今日虽死,乃死于安答更为兴旺家族之威灵下,死而无憾。愿安答勿忘我之所言,可朝夕思之。此时,请速死我!〃

当有关的人把扎木合的这番话转达给成吉思汗时,成吉思汗伤感地说:〃我安答扎木合虽异其行,然毋庸讳言,彼并无害我性命之心也。彼阅历甚广,老于处世。观彼之言,可供我等学者甚多。扎木合安答实乃可学之人也……然彼今已厌于求生矣成吉思汗回顾了与扎木合昔日的情谊,劝扎木合与他重修旧好,想以此来救扎木合一命,但遭到了扎木合的拒绝。成吉思汗无奈,只好顺从扎木合拒绝和好,只求一死的愿望。这时,他又表现出政治家和法学家严格照章办事的性格特点。他说:〃像扎木合这等人物,不可无正当理由而死之。今彼欲死,兹言其可死之由如下:昔者,当给察儿劫拙赤答儿马刺之马后,彼扎木合妄行攻伐,来与我战于答阑巴勒主惕之地,迫我避于哲列捏之峡,使我惊恐不安。方今之日,我不计前嫌,仍欲与彼为友,被竟拒之不取。我欲惜彼性命,彼又招之不取。今可如其愿!可不流血而死之,勿露弃其尸骨,宜厚葬之。〃一声令下,部下即遵命而行。就这样,这位曾与成吉思汗分庭抗礼的札只刺惕部首领,这曾一度使成吉思汗前途难卜,命途多蹇的人物,被厚葬到了一个高地。根据阿尔泰山地区萨满教徒的说法,扎木合的灵魂将从那里永远地保佑他的战胜者的后裔。

以上就是从一些资料中总结出来的关于这一事件的情况。但是,据传说,扎木合的下场不仅仅是如此令人伤感,而是更为悲惨。按照传说的说法,当时成吉思汗不愿亲手处死这位昔日的安答,便把他交给侄儿阿勒赤歹去处理。阿勒赤歹受理扎木合一案后,对这位不幸者施加了非常残酷的刑罚,下令逐一砍去扎木合的四肢。扎木合在受刑时说,这样处置他是应该的,因为如果命运使他成了蒙古的主人,他也会如此处置自己的敌人。为了加速这种残酷的处决过程,他主动将自己的四肢关节处置于刽子手的刀刃下。

第四十六章 1206年即位大典:蒙古帝国宣告诞生,成吉思汗奖励功臣

现在,除了边远地区还残存着一些无足轻重的分裂叛离分子以外,成吉思汗已经控制了整个蒙古地面,成了蒙古的主宰。这时,他让所有部落重新推举或者说确认他为汗。为此,他于公元1206年春在斡难河之源召集〃忽里台〃。〃忽里台〃就是〃盛大聚会〃的意思。他命人在大帐前树起九足白旗,作为新诞生的蒙古帝国的国旗,再一次让人们给他加上了〃汗〃的称号。萨满教徒阔阔出或日帖卜。腾格里(即〃通天巫〃之意,他让人们如此称呼他)以自己的权威批准成吉思汗称汗,为成吉思汗加冕。之所以如此,是要表示成吉思汗称汗是顺应天意,〃苍天〃是古代突厥人和古代蒙古人的至高无上的神灵),是长生天指定这位新的君主作为它在地上代表统治万民。〃成吉思汗〃这一称号也反映了这一确认:〃成吉思汗〃者,乃〃赖长生天之力而为汗者〃也。

在这种〃加冕〃仪式结束后,成吉思汗便大封功臣。他每封一人,都要充分赞扬和肯定一番受封人的功绩和贡献。各位功臣都被一种上进心和荣誉感激励着。幼时被从战场上拣来,后被诃额仑夫人收为义子的失乞忽秃忽担心自己不如木合黎或孛斡儿出那样受宠于主人,便性急地向成吉思汗表白自己的忠诚之心,他说:〃我之功难道比别人少么?我之效力难道比他人少么?我自于摇车中时,即已在汝之高阈矣。除一心为汝效力以外,我未尝心怀异志也。我自幼即卧于汝之身旁,汝亦待我如同汝之幼弟。方今之日,汝将降何思于我,以示汝仍爱幼弟我耶?〃成吉思汗闻言,便回答失乞忽秃忽道:〃汝诚为朕之六弟耳。赖长生天之护被,朕得以一统天下,治举国之民。方其成就大业之际,汝曾为朕耳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