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风暴之迷-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隐居秘境,埋头写作,纯粹而且超然的文人学者。

    安德烈·纪德(1869—1951),法国小说家、评论家,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
出身于一个富有的资产阶级家庭。一战间,在比利时参加救援法国难民的工作。1925
年,游赤道非洲,作《刚果游记》,斥责欧洲殖民者的罪行。1936年,访问苏联,
发表轰动一时的《从苏联归来》并退出法共。二战中沉浸于孤独之中,闭门读书。

    代表作有《人间食粮》、《离弃道德者》等。安德烈·纪德——关心社会。愤
世嫉俗、鄙视一切道德理念,主张个性自由发展的批判性作家。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理论家。生于柏林,父亲是犹太人。

    1924年接受马克思主义,与布莱希特等人从事革命活动,后流亡巴黎。1926年
访问苏联。1940年逃经西班牙时在边境被捕,自杀。他在文学艺术界提出了一系列
与传统观念完全不同的看法。生前默默无闻,二战后,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尔诺等
人编辑出版了本雅明的多卷著作,这使他成为当代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家之一。代表作有《德国悲剧的起源》、《单行道》等。瓦尔特·本雅明——西方
解构主义代表人物,著名的而又没有多少读者能够真正读懂的哲学家。

    1926年12月6 日——1927年2 月1 日,本雅明在莫斯科呆了两个月,有3 个因
素促成他此行,“首先,他不能忘怀昔日在意大利卡普里相遇的情人,拉脱维亚女
导演阿斯娅·拉西斯;其次,他想近距离观察俄罗斯的情形,以便考虑久悬未决的
德国共产党党籍的问题;最后,他要为提供川资的报纸写报道。”《莫斯科日记》
在本雅明去世4O年后才得以发表,这显然是他自己的意愿。日记不仅对苏联的政治、
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进行了坦率的批评,而且对戏剧表演、建筑艺术、
城市风俗、俄罗斯宗教、饮食、衣着诸多方面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日记中还有一
个核心内容就是本雅明自己与阿斯娅、她现在的情人赖希之间的尴尬关系。

    罗兰的《莫斯科日记》被作者本人尘封50年后才得与世人见面。日记中虽然透
露出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等做法的不解与不满,但对斯大林的态度基本上是肯定的。

    罗兰是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联的,他带着新婚的俄国妻子玛丽亚在莫斯科逗
留了将近一个月(193 年6 月23日——7 月21日)。罗兰绝大部分时间住在高尔基
家中,并受到斯大林的两次接见,所接触的也几乎都是苏联高层人士,这与本雅明
有很大不同。

    在罗兰访苏一年后,法国另一位大作家安德烈·纪德也于1936年6 月——7 月
间应邀访问苏联。促使纪德此次游历苏联的因素表面上是给高尔基送葬,实际上还
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受到了老友维多·绥奇那封控诉苏联当局的信的影响。

    纪德访苏归来后,写下了《从苏联归来》,深刻地揭露了苏联的阴暗面,出版
后立即遭到苏联政府和文艺界的反驳,也遭到了亲苏的法国群众和名人的指责,并
引起了1936年一1938年的一场大争论。罗兰甚至也加入了指责纪德的行列,说纪德
“丧尽了良心”。而纪德为了回答人们对于他的“反苏”的攻击,又写下了《为我
的<从苏联归来>答客难》。

    到异国访问,亲眼目睹、亲耳聆听苏联变化,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尽管3 
位作家都是世界级大师,极善于驾驭语言文字之功,但是他们都不懂俄语,这就为
访问苏联带来了困难。好在3 位作家身边都有精通俄语之人作翻译,罗兰的新婚妻
子是俄国人,俄语自然不成问题。纪德一行5 人,有两人长期在俄国工作,俄语也
非常地出色。本雅明则一直有阿斯娅和她的情人伯恩哈德·赖希在身边作翻译。阿
斯娅本人是拉脱维亚人,俄语优秀程度自不必说,赖希虽原籍奥地利,但在20年代
中期即已成为苏联公民,而且长期在苏联工作,并常用俄文写过不少文章著作,俄
语也是十分地道。这样一来,尽管3 人都是俄语盲,但却基本上不存在语言障碍的
问题。

    3 本日记是3 位大师爱好、性格、禀性的一面镜子。闻善则喜、嫉恶如仇是纪
德的风格。“对于我们愿意永远称赞的人,我总更加严厉些”,是纪德评价任何事
物的原则。但是他也满怀深情,同时不无怨恨地承认:“那里有好的事情,也有坏
的事情。”“有最好的事情也有最坏的事情。”与“往往拒绝看到那坏的方面,至
少拒绝承认这一方面”的其他苏联友人形成鲜明对比。“以致关于苏联的实话往往
被人带着恨说出来,而谎言则被人带着爱说出来。”爱之甚切,隐恶扬善,是罗兰
日记给大多数读者的印象。罗兰始终对苏联采取乐观态度,尽管他同样看到了坏的
事情,消极之处,同样对斯大林个人崇拜不满,但在日记中却只是暗示,而不明写,
并且愿意为了心中的圣殿——苏联的声誉将日记封存50年。情绪灰暗,无病呻吟恐
怕是本雅明的性格了,他以城市“相面师”的眼光将其间有意义的细节,身边琐事、
思想和世界中的新鲜东西,非常规的个别事物,以一种无与伦比的微观语言表达出
来,本着“一切事实本身已然是理论”的原则,以“不加判断”为出发点。前两者
受到的待遇,大致相同,同样受到苏联当局高层的厚待,但固执的纪德有时会躲开
政府的安排,单独地与下层人民去接触,亲身体验苏联普通人民之生活。罗兰则满
足并自得于苏联政府的特殊招待,从头到尾住的是平民无法进入的别墅区,出人有
苏联高官陪同,听的是与下层大相径庭的上层人士的言语。本雅明则是以普通文人
的身份到苏联办一些私事儿,并未受到苏联高层人物的重视,只有苏联作家协会给
了一些普通的接待。联政府的特殊招待,从头到尾住的是平民无法进入的别墅区,
出人有苏联高官陪同,听的是与下层大相径庭的上层人士的言语。本雅明则是以普
通文人的身份到苏联办一些私事儿,并未受到苏联高层人物的重视,只有苏联作家
协会给了一些普通的接待。

            二、着不懂的“苏联人民”

    3 位作家每到一地最先接触的和感受的都是当地的人民群众。由于他们迫切地
希望了解红色苏联究竟为何种风貌,因此,苏联的普通群众——人民即成为3 位作
家莫斯科之行的主要观察对象。“同劳动者民众直接接触,在作场、在工厂;在休
养院,在花园或‘文化公园’,纪德都感受到深刻的快乐。”他感受到一种友爱正
在新同志中间迅速建立起来,他感到“心花怒放了”。

    而且在那里,纪德好多次都由于“过分的快乐”而眼睛中充满了眼泪,爱和柔
情的眼泪。他体验到:‘丁一大的人群都是端谨、正直、尊严和守礼的,可是没有
受一点拘束,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无论在何处,都没有像在苏联,那般轻易、
直接、深切和热烈,去同一切的人和任何的人相接触。”

    苏联人民的确给人以亲切、热情和快乐,这不仅是苏联国度中才存在,俄罗斯
人自古即是如此。勇敢、善良、正直、真诚是俄罗斯民族典型的性格特点,这与其
独特的地理历史因素、战争的磨难。多民族融合的条件是分不开的。罗兰同样感受
到这种人民的热情。6 月26日,他从莫斯科写信给妹妹马德莱娜,“人们这样接待
我,……是十分动人的。……人们没完没了地向我欢呼,不论在剧院外,还是在剧
院内,在剧院人口处,接着在第三场中间休息时的片刻;在剧院外面,在台阶上下,
在广场上,一群热情的男女向我欢呼。……群众的热情使我十分感动。在纷乱中我
努力与一些人握手,可我得有十万只手才够用。”但是,在纪德日记中,对俄罗斯
民族和苏联人民的性格也提出了善意的批评。纪德认为苏联人的生活过分‘松懈”,
也就是工作效率极低。“在苏联,自从民众得到自由以后,大部分人都松懈下来,”
“‘斯达哈诺夫运动’这个新奇的发明,正为打破他们的松懈而发的(旧时人们使
用鞭子)。”这里斯达哈诺夫运动被喻为旧时使用的鞭子,用于强迫人们提高工作
效率,“恐怕应当将这运动看作是向普通工人要求更高的生产之一种手段。”高尔
基也批评这种运动会“煽动工人的虚荣心”。斯达哈诺夫运动即苏联为提高劳动生
产率和更好地利用技术设备而发展的革新者和先进生产者的群众运动。1935年首先
在顿巴斯煤炭采掘工业中发起。后来在各个工业部门。交通运输业和农业中也开展
了创造高产记录的运动,运动以其发起者斯达哈诺夫命名。

    纪德曾经问罗兰:“仔细认真地完成自己职责的人凭什么是英雄?”的确,
“一个国家,所有工人都在作工,本无所用其斯达哈诺夫运动。”这样只能增进入
们的毫无掩饰的虚荣心,互相攀比,以及互相妒嫉,甚至是敌视。尽管不可否认这
种运动有时也会起到榜样作用,但是,即使树立榜样,也完全不必达到授予英雄称
号,悬挂他们的画像及诸如此类的大肆宣扬的地步和程度。纪德举了一个比较具有
讽刺意义的反例:有一队法国矿工来苏联旅行,在参观某矿山的时候,为表示友谊,
请求替苏联矿工做一班工作,并无需怎样的发奋努力,他们所做的已经超过斯达哈
诺夫的成绩了。本雅明则是如此地描述了苏联人:“这里的人并不太关注时间,”
“很少看见街上的人行色匆忙,除非天气特别冷。他们已习惯踉踉跄跄地走路了。”
赖希告诉他,在某家俱乐部的墙上贴着这样的标语:列宁说:“时间就是金钱”。
本雅明不无讽刺地评价到:“说出这样的陈词滥调还得把最高权威抬出来。”或许
3 位作家的所闻所感有些片面,但也基本上切中了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确实,俄罗
斯民族的性格是复杂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性格中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
一位德国史学家曾这样说:“俄罗斯人和蔼而残忍,活泼而野蛮,热情而郁闷,生
活有朝气,好学习而不求其解,计划虽然深远可是大多有始无终。”

    俄罗斯民族的自负、自大、自以为是就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着力批评的
国民劣根性之一。果戈理在《死魂灵》一书中曾这样描述俄国人,他称他们具有
“俄国式的骄傲”。他说:“我们中间好多人,尤其是青年人,都过分地夸大俄国
人的优点,他们不在发展这些优点,反而只想拿来夸耀,拿来对欧洲人叫喊:‘外
国人哪,你们看哪,我们好过你们哪!’这种骄傲是非常有害的,既激恼别人,又
伤害自己,世上最好的行为将因自夸而低贱。……在我则与其矜夸,毋宁暂时的败
兴。”

    那么,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自大心理呢?一方面是由于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之—
——“实用式保守主义”:倾向于安于现状,对时代的变化反映较为迟钝;现实生
活中,从不追逐时代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