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的私有土地、私有而出租的房地产以及个体手工业者私有的房地产转为国有土地。但对私人自住(或有少量出租)的私有房地产,则作为生活资料仍保留其私人所有权,没有触动。

步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土地供求出现严重失衡现象,土地使用权改革因此被提上议事日程。而作为中国改革之窗,深圳特区敢为天下先,率先开始了土地使用权改革尝试,从而打破了土地长期被禁锢的僵局。

在新的形势下,深圳土地所有权改革尝试受到了中央高度重视。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第十条规定: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从这时起,我国所有私有的城市土地都实现了国有化,过去私人所有者现在只具有使用权。土地不再私人所有,而房屋还是可以私有的,由此产生了私房土地使用权。

之后,1988年宪法修正案又从不再可以转让的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了可以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使得土地财产权得以延续下去。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土地作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地财涌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由此找到了“燃料库”、“加油站”。

市场经济的“幽灵”已经安然降临中国大地,历史的车轮无法再度逆转。我国城市土地所有权的变更清楚地表明: 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是一部成功启用经济杠杆的历史,是一部成功引入竞争机制的历史,是一部切实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历史。

但是,迄今仍有一些学者专家,对1982年《宪法》第十条中“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的规定持有异议,他们认为这一简单的文字表述留下了许多在法律上模糊不清的问题。

1982年,虽然老百姓对“房地产”这个名词还不熟悉,但房地产广告却从这一年起航了……1982年,深圳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诞生了。承载着特区媒体的责任,记录着深圳的垦荒岁月,广告在这时应运而生。

时下,当我们早已习惯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房地产广告之后,我们又怎能想象第一个房地产广告的模样?黑白还是彩色?手描还是喷绘?翻开泛黄的《深圳特区报》,慢慢寻找岁月的足迹,我们在1982年5月24日这一天的报纸上找到了答案——深圳第一个房地产广告就诞生在创刊号头版的下端。1/4版的面积,友谊大厦、怡景花园等四家楼盘几何式的图案,一行醒目的红字: 祝贺《深圳特区报》创刊志庆。

朴素的手绘、泛黄的彩色、简单的广告语,今天我们很难用现代广告标准来评价这份广告的水准。她实在太直白、太简单、太朴实了!她似乎寓意着那个年月计划经济时代刚刚转型时的收敛。但是她却戴上了“新中国第一个房地产广告”的桂冠,更让我们感叹的是,在1982年所有广告中,她也是唯一的一个房地产广告。

1982年

● 1月,《深圳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暂行规定》施行,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 4月,国务院原则同意《关于出售住宅试点工作座谈会情况的报告》,选定在常州、郑州、沙市、四平四个城市进行试点。

● 5月4日,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国家建筑工程总局、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的部分机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合并,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 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中外合营企业建设用地的暂行规定》。

● 8月,湖南省出台《关于修建干部职工住房的意见》,提出:“一定要积极而有计划地修建干部职工宿舍,逐步改善居住条件。”

● 1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第十条规定: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1983期房预售祖屋发还

我从历史博物馆长长的走廊走出

迎面和七点钟的太阳撞个满怀

工人,为新落成的乳白色公寓

钉门牌

道路——未来

标号——1983

——宋琳《中国门牌,1983》

1983年,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逝世100周年,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到新的高度。在马克思长眠于海格特公墓以来的100年中,不少风行一时的理论学说失去了昔日的光辉,可是,他的理论却与时俱进,日益显示出其真理的威力,并在中国发扬光大,逐步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了。激情四溢的人们,努力书写着一幅新时代的宏大叙事篇章,而在此期间却也没有失去清醒和冷静。带着国家“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美好预期,198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市场调节”字样,“市场”与“计划”对中国已经渐渐产生了实质意义上的影响和转变。

在这一背景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提法已经被中国社会所广泛接受。

南国春来早,有一个人感觉到了变化。

他就是那个五年前对深圳印象糟透了的王石,他将再次来到此时已经成为中国热土的深圳。

时机很是凑巧。这年初春,王石1978年第一次到深圳施工时结识的那个村长夫妇俩,带着打捞的鲜虾、一箱新奇士橙、一箱加州红苹果,来广州探望他们父母。那位村长的巨大变化,令王石对深圳在短短几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产生了绕不过去的好奇。

第二章梦向何处寻这个时候,32岁的王石已经进入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工作,且已成家,有了一个女儿,正在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殷实日子。但是,机关的环境让王石很不适应,这个有着锡伯族血统的机关干部天生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20多年后,他这样描述当年的自己: 在论资排辈的气氛中,我的工作表现欲受到了强烈的抑制。我上班不早到一分钟,下班前就收拾妥东西,只分配10%的精力在工作上。

仅仅130公里之外的地方发生着惊天动地的变化,却与自己毫不相干,这几乎让他坐立不安。于是,他决定再闯深圳。5月7日,王石乘火车抵达深圳。一下车,他看到整个深圳,就像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吊塔林立,机械轰鸣,让人热血沸腾。感觉与五年前已有天壤之别,这个边防之地的每一根草、每一缕空气此时都充满了新意。王石后来在自传中写道:“兴奋、狂喜、恐惧的感觉一股脑涌了上来,手心汗津津的。”他强烈地意识到这块尘土飞扬的土地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王石的梦从此开始了。

1983年的深圳,罗湖口岸在高峰时每天有7万人通过。深圳的蛇口已经打出“时间就是金钱”的标语,国贸大厦也正以三天一层的速度建设着。这一年,深圳已同外商签订2500多个经济合作协议,成交额达18亿美元。与1978年相比,深圳的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1倍,全市人均收入达4100元。

王石首先进入了深圳市特区经济发展公司。

在起步不久的特区建设大工地上,人们背靠着香港做贸易,赚钱并不难。

一天,王石看见街边耸立着许多储藏玉米的白铁皮金属罐。经打听,王石了解到深圳有很多鸡饲料厂,但作为鸡饲料的玉米却从国外进口,原因是无法解决东北玉米运到深圳的问题。

王石并不知道东北和深圳之间的运输情况,但他还是找到广州海运局,询问能否开通大连到深圳的航线。海运局回答,只要有货源,随时开通。

在和公司商议后,王石开始从东北采购玉米到深圳销售。第一笔生意是卖给深圳养鸡公司30吨玉米。每吨人民币1300元,共计3。9万元。

生意做成后,王石拿着两个条纹塑料口袋,去到养鸡公司收钱,他不仅不知道要给对方提供发票,连对方给自己的支票也不认识。

王石后来回忆说:“这两来两往,让我深刻感受到业务知识的贫乏。我开始规定自己,每晚下班后,无论多晚都要看两个小时财务书。三个月后,我阅读财务报表才没有障碍。”

在深圳火车站,王石扛上150斤的玉米包搬来摔去。1983年5月到12月,短短几个月,“倒腾”玉米的他赚了300多万元。

这就是王石获得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数目虽然不大,但有人却称之为“一个历史性的数字”。正是这笔不大的第一桶金,和深圳这块已被焐热的土地所蕴藏的各种可能,给了王石所等待的那种创业冲动。

若干年后遇到另一位知名企业家刘永好时,王石笑称:“如果当时我不转行,饲料大王的名分怕就是我的啦!”

五年后,一个名叫“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上市交易。“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就是王石。他将带领万科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从而正式拉开他在中国房地产业画卷式的人生序幕。

20世纪80年代初,房地产预售由香港传入深圳,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首推商品房预售概念。

谈到房地产预售,不得不说一个关键人物——尚志安。

当年的深圳似乎就是个理想国。这里巨大的、几乎没有开发的资源和环境首先吸引了大量移民。1982年初,这个叫尚志安的陕西人,从湖北武汉来到深圳创业。一天他走进深圳市政府,夸下海口:“给我政策,不要一分钱拨款,我就能在荒山野岭上开辟出一个工业区来。”

当时深圳市政府考虑来深圳投资办厂的都是来料加工,为吸引“金凤凰”落户,决定成立一个发展服务公司,正在找人来成片开发工业区。几位市领导碰了碰头,意见惊人的一致: 不用投钱,那就给他一块地,让他折腾去吧。

这块地,就是上步,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岭。尚志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搭起了几座简易的竹棚,挂起了“上步工业区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的长条型牌子。

随后,他拿着土地批复文件找到银行,贷款1800万。钱刚划到账,他就在上步开工建造第一栋厂房,刚开工没几天,香港的一家企业就来交钱了。尚志安不解道:“厂房还没建好,怎收你钱?”港商笑了:“我们香港都是先认购,先交钱,后收房。”还有这等好事,他立马过境香港转了两天,茅塞顿开。回来后,他马上开始大面积预售厂房,拿到购房预付款,再去建新厂房。一栋刚建好,下一栋就预售了。不停地收钱,不停地预售,不停地滚动。资金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借贷的1800万元转眼间变成了1。44亿元。

如此,没多久,上步工业区内,一幢幢新式高大的厂房,像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了。经过一年零九个月的努力,深圳特区第一个工业区——上步工业区建成17幢标准厂房,3幢职工宿舍,1幢管理大楼,1座仓库,还有餐厅、变电站和运动场等一批设施,竣工面积达21万平方公尺。一个以电子为中心的工业区初具规模,繁盛至今。

到1983年6月,一个上步工业区已经不够尚志安折腾,面积更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