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高,咱们手头没有合适的降压药,我就弄了点偏方,给总指挥降降血压。”
“这鹿血给您倒是没有什么问题,这小兴安岭中马鹿、梅花鹿有的事,让人再去弄就是了。只是您现在除了疲劳,以及心神有些不宁之外,身体倒也没有什么大事。您怎么让我出去说您身体有病?”
对于周世杰的苦笑,杨震挥了挥手道:“你服从命令就是了,别的什么也不要问。至于我的身体状况,你要严格的保密,记住一个字都不许泄露。就算对你们后勤部的部长与政委,都不许。你一会找我的贴身警卫员,用担架将我抬回我的房间去。”
说罢杨震站起身来,看了看躺在棺材中的张婷,俯下身最后一次轻轻的吻了吻她冰冷的脸庞后,咬咬牙,在郭邴勋的帮助之下,将棺盖重重的合上。合上棺盖的时候,郭邴勋清晰的看到杨震脸上两道泪痕。
合上棺盖,杨震转过身对总指挥道:“总指挥,麻烦你主持一下张婷的安葬仪式。对外,就说我伤心过渡无法亲自为未婚妻下葬。另外,告诉各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各野战旅旅长、政委,一律谨守本位,不得返回。”
看着总指挥一脸的质疑,刚刚还语气坚决的杨震,此时却有些虚弱的道:“总指挥,详细情况一会老郭会向你做详细的汇报。等战事结束后,我在亲自去祭奠张婷。我会亲手在她墓前,将那个特务毙了。至于现在我只能对她说一声抱歉。”
“我这个人有些小气,心胸不开阔。别的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别人给我一拳头,我至少要还他一脚。小鬼子不是布置了一场针对我的阴谋吗?我就好好利用他们这个阴谋。”
说到这里,刚刚还感觉到头脑清晰的杨震现在却头脑有些发沉。自此次战役未发起以来,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四个小时,加上伤心过度。使得多日来积累下来的劳累在这一时刻全部爆发出来,让他再也坚持不住。眼前一黑,杨震这次是真的晕倒了。
见到杨震真的晕倒了,总指挥也顾不得追问他究竟是怎么想的,亲自动手七手八脚的将杨震抬上担架,一路向着杨震的卧室狂奔。
不放心就坐在杨震卧室内亲自盯着周世杰对杨震进行抢救的总指挥,直到接到周世杰杨震并无大碍,只是疲劳过度加上过于伤感,心力交瘁才晕倒的,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后才放下心来。
等为杨震挂上一瓶葡萄糖,补充营养的周世杰退出去后,总指挥才转过头对郭邴勋道:“郭参谋长,我希望你能和我说实话。你们究竟想要做些什么?杨震为什么刚刚会装晕。你们在搞什么鬼?”
对于总指挥有些严厉的语气,郭邴勋笑了笑将自己与杨震的计划讲了出来。并且将自己发现张婷牺牲中的疑点也一并讲了出来。杨震装病这段时间里还需要总指挥返回坐镇,掌握全局。
整个计划还需要总指挥的配合,所以之前就没有准备隐瞒总指挥,在面对总指挥的质问时,郭邴勋就将所有计划合盘托出。
汇报完毕,郭邴勋对听完自己汇报张婷牺牲是别有内情后,面色铁青的总指挥叹息一声道:“总指挥,情况很复杂,也很严峻。这颗钉子隐藏在我们身边,不挖出来,随时能变成一枚威力巨大的定时炸弹。”
“司令员将计就计,就是想引出这个潜伏在我们身边的间谍。并利用这个间谍,进行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再给日军予以重创。之所以对其他人保密,并非是不信任,而是形势复杂,如果知道的人多嘴杂,一旦泄露出去,将会给我们的整个计划带来极大的破坏。”
第二百八十一章服部卓四郎的眼光
郭邴勋估算的没有错,张婷的牺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意外。而是关东军情报主任参谋矶村武亮大佐与特种情报部长大久保俊次郎大佐,在关东军参谋主任服部卓四郎中佐主持之下,联手搞出来的。
服部卓四郎试图通过这种暗杀打乱对方最高指挥官的神智,使其在作战部署上出现一定的混乱,以给关东军创造一个良好的战机,争取一鼓作气将这股子凶悍的反满抗日分子彻底干净利索的全歼。
别看服部卓四郎虽然眼下只不过是一个中佐,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家伙眼光有够超前的。后世几十年后才流行的心理战以及斩首战术,居然被他提前到了三九年。
本来是他的目标是杨震,或是对手其他重要的高级指挥员。但即便特种情报部长大久保俊次郎大佐启动了隐藏在对手内部最高级的,也是唯一的一个钉子,但也找不出对手的指挥部究竟在何处,找不出其行动的规律。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将目标对准了即是对手最高指挥官未婚妻,同时也属于高层的张婷。试图通过其他手段打击并削弱其指挥能力。
前一段时间关东军虽然因为诺门罕战事,对杨震所部一直采取封锁、挤压的战术,而未大规模的进剿。但其情报部门却从未放弃,并且一直在不予余力的想办法利用对手招兵,扩大部队的机会,想尽一切办法渗透进对手的部队。
关东军情报部门利用其已经全面占领东北八年的时间,对东北全面渗透已经快半个世纪的优势,的确在杨震所部安插了不少的人。日本人一向重视情报工作,在这方面也的确下了极大的苦功。
在七七事变前,他们中国军队的情报曾经做到每一个少将以上军官每天吃什么、做什么,脾气、秉性,指挥能力,甚至晚上睡哪一个女人都有一个惊人的了解。对关内国军每一个师的兵力装备、战斗力也建立了一个详细的档案。
尽管杨震所部是横空出世,崛起的可谓是很突然。但其越战越强,日益壮大的发展速度,
也让关东军情报部门从当初的不屑一顾,到现在与对苏情报工作同等对待的重视。为了尽快掌握对手的详细情报,关东军情报部可谓是下了极大的苦心。
只是虽说眼下在对手的部队之中无论是作战部队,还是地方部队、后勤部门都有眼线。但由于对手虽反间谍经验不足,但提防的心里还很重。
而且部队主力以解救的劳工为主,打进对手阵营中的那些特工人员很难渗透进高层,甚至连成为军官的寥寥无几,而且大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部门。后参军的学生兵多被派到政治部等一些在服部卓四郎中佐看来屁用没有的地方。
而参军的当地人,由于时间的原因,则在战役爆发前,大多还是在新兵团踢正步。至于被选入作战部队最重要的参谋部,则因为对手选拔异常严格,甚至可以说精挑细选,则一个都未能打进去。
这次如果不是情报部门下了极大苦心,策反了对手后勤部门的一个虽然职务不高,但位置却很重要的人物。才能摸清楚那个家伙未婚妻的动向与行踪,并给了对手后勤上制造了不少的麻烦。
从事后江北传来那个家伙伤心至呕血,陷入昏迷的地步来看,服部卓四郎中佐感觉到自己战术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其部队虽然还没有陷入混乱。但一支部队失去了其曾带领他们走向辉煌的统帅,也就意味着对手的心理防线将最终会被撕裂。
服部卓四郎中佐虽不像很多人那样是中国通出身,但被称为陆军三羽鸟,足以说明其才干的他对中国军队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知道,在中国军队中,很多情况之下一支军队只会服从他创建者的命令。一旦失去这个人,其继任者除非能力极高外,一般很难驾驭得了这支军队。
他曾听过一位中国通出身的同僚说起过,中国人以地域为界线,内讧的很厉害。甚至一个省内也以出身的地方不同习惯性的拉帮结伙。哪怕是在军队中也是这样,其内部小团体搞的很厉害。一旦失去领头羊,甚至不用自己动手,他们自己内部就有可能闹起来。
服部卓四郎下过苦心研究过对手。与之前的同僚相比,他对眼下这支可以称得上关东军最强硬对手研究的方向不同。他的同僚更多的是研究其兵力、装备以及作战风格、惯用的战略、战术。
而他却从这支组成看出了一些问题。这支部队最起先是以从防疫给水部冲出来的国共双方战俘组成,至于其他的劳工则是其后才加入的。也就是说最早的那些战俘是这支部队的根本。
服部卓四郎曾经从关东军司令部专门调取了这批人的档案,他才发现这支现在号称是中共领导下的抗联武装的人,起家的根本却是一批前国民政府军人占绝大多数的战俘。也就是说,其中骨干是以前国军为主。
由于国共双方的战术与战略不同,与日军进行的战斗规模不同。这批战俘之中中共领导下的十八集团军的战俘不是没有,但数量并不多。其骨干大多还是以支那政府军出身的战俘为主。
服部卓四郎在详细的审阅了所有关于这支反满抗日武装的情报后,得出了一个在关东军其他看起来是一个废话的结论。能将这两批在支那事变全面爆发之前,还打的你死我活的人,现在之所以能团结在一起,没有未开打自己先掐起来的一起就是因为这个叫杨震的家伙。
在服部卓四郎看来,无疑这个人是一头狮子。不仅统帅能力极强,而且相当的骁勇善战。也正是他将一片散沙的战俘整顿成了一支勇猛善战的军队。虽然他们还显得很稚嫩,但就是这支稚嫩,但却朝气蓬勃的军队却屡次给进剿的关东军以重创。
而他们之所以目前还紧密团结在一起,没有出现内部纷争,除了因为环境所致之外,这个人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正是有了他,才将一盘散沙的战俘牢牢的聚在一起。在服部卓四郎看来,要想彻底的剿灭这支反满抗日武装,就必须采取一切光明的、不光明的手段解决掉他们的带头人。
只有彻底的在肉体上将此人消灭掉,让对手失去领头的头狮,才能彻底的将其歼灭。一直崇拜拿破仑的服部卓四郎始终认为一只狮子带领的羊群,绝对会战胜一只绵羊带领的狮群。在服部卓四郎看来,所谓皇军在支那的辉煌胜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服部卓四郎不仅仅认为消灭对手领头人会最大限度的削弱对手的战斗意志,而且会严重的削弱对手内部的团结。失去了能将他们捏在一起的带头人,按照中国人长于内斗的习惯,这支本身来源就极为复杂的军队自己就会分崩离析。
应该说服部卓四郎还是很有眼光的,他的着眼点也很准。但他却犯了一个日本人看中国人的固有毛病,那就是习惯以以往的经验看待、评价一些新鲜事物。在他看来,既然其他中国军队更喜欢内斗,那么同样由中国人组成的这支反满抗日武装应该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由于陈绍斌的出现,使得关东军情报系统对原抗联内部的纷争几乎了如指掌。尽管关东军认为抗联的组织严密,远不是原来松散的义勇军可以相比。但在他们看来,即便是同出一门的抗联内部都出现了复杂的政治斗争,更何况来源复杂的杨震所部。
正是为了利用其他的手段取得一些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所以服部卓四郎才说服关东军参谋长饭村穰中将制定了这么一个暗杀计划。而且从江北反馈过来的情报来看,这个计划似乎执行的还很成功。
在接到江北传递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