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军的话刚落音便迎来了雷鸣般的掌声,他说的的这段话很适合他少年得志的身份,略露锋芒同时又充满自信。
掌声刚过,问题又来了,看来陈伟鸿是故意要在开头便发动一下现场观众的能动性了,这次提问的是个东北小伙,一口的东北味儿:
“杨先生您好,我想请问您的历史究竟学得怎么样?因为我知道您现在的工作肯定跟您的专业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让我奇怪的是您为什么在大学会选择学历史呢?”
这个问题一下让杨军感到很为难,鬼知道以前那个杨军为什么要去读历史,不过幸亏他脑子转得很快,稍微停顿了一下就有了措辞:
“老实说我的历史不如我的管理和金融学得好,我大学之所以会读历史只是因为我高考分数太低,其它专业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我最初选择历史系也是没办法。
不过学了四年历史,现在我反而觉得历史系很好,因为如果我没有学历史我永远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华文化,我认为作为炎黄子孙深刻的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杨军的这段话前面很风趣,但是后面很严肃,所以这个回答基本上也让人无法挑剔,不过这些话确实是杨军的真实想法,杨军觉得自己前世功利心有点重,有点浮,穿越过来后融合了两个人的意识后确实让他自己感觉成熟了不少。
“杨总您好,我想请问一下你大学毕业的时候当时您不过是个三流大学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可是您为什么能够得到中企这样顶级的公司青睐的?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就业形势这样紧张,即使是重点大学对口专业的学生都很难找到工作,我想请问如果当初中企集团没有给您机会的话,您也能取得像现在这样的成绩吗?”这此提问的是一个看上去比较斯文的女孩子,不过她的一双眼睛很是有神,提完问题就直直的盯着杨军。
杨军楞了一下,脑袋中高速运转努力的想着措辞,心里却暗暗嘀咕道:“一定得想出一个稳妥的说辞,总不能说自己是因为跟老板女儿有一腿才进公司的吧!”沉吟良久,他才缓缓开口说道:
“其实我进中企的时候也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员工,只是在工作中我一直非常努力,而且对这份工作也很有兴趣才渐渐的崭露头角的,当然能够进中企也确实有运气的成分在内面。
至于说如果我没有进中企集团的话能否成功的问题,这个我很难假设,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不是在中企的话我肯定不会这么快的得到提拔,但是另一方面我也认为凭我的能力即使当时没有进中企我也一定能够成功,只是时间可能要稍微晚点。”
杨军说完些话脑门上已经微微出了一些汗,回答这些问题让杨军感到很别扭,因为现在的他根本就不是以前的那个杨军了,不过也是没有办法,谁叫自己披了一幅年轻的皮囊呢?
【求收藏、求推荐】本书已经20w字了,兄弟们砸票支持一下啊,追看的书友没有收藏的请收藏一下,南华在此谢谢诸位了!
第一卷
第九十章 对话央视(三)
一直不地道的陈伟鸿终于在关键的时候帮了杨军一把,在下一个人刚站起来准备提问的时候陈伟鸿打断了他的问题:
“这样吧!我看得出来现场所有的人心中都憋着很多问题,但是因为我们节目录制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全部满足大家的要求,你看,杨总作为客人来到这儿到现在还没有落坐,大家看这样好不好?我们先请杨先生落坐。”
杨军听到陈伟鸿的这句话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心里暗骂道:“我靠!你还知道我还没有落坐啊,我还以为你忘记了呢!”
等大家都坐下以后,陈伟鸿又显露出了他的本色,他微微一笑说道:
“今天我们之所以请杨总来到这里来做客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杨总创造了一个传奇。我相信现在无论是电视机前的观众还是现场的观众,当然也包括我们的三位嘉宾和我,大家都想了解的就是杨军先生究竟是怎样创造这个传奇的。
这次我们栏目组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专门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列出了一些关键点,我们现在跟大家一一的来讨论,同时我们也请三位嘉宾来当一次评论员。
好的,现在就请大家看我右手边的这一排题板,这些题板上都写满了一些关键词,我们现在请工作人员给我们翻开第一个题板!”
杨军扭头看了看题板上的字,只见第一个题板上就只有三个字:“十个月”,杨军一愣正在想其中的意思,陈伟鸿就给他解了疑惑:
“第一个题板上的关键词是十个月,十个月是指的杨先生在加入中企集团十个月的时候就被提拔为中企集团的副总裁了,我先问问现场的嘉宾,你们几位对中企集团的这一决定究竟是怎样看的?就刘瑞东教授您先回答吧!”
刘瑞东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子,一双眼睛特别的有神,说话的时候更是身子微微前倾,显得激情昂扬,陈伟鸿刚说完他就拿起话筒说道:
“首先我是感到很震惊,然后我又感到很钦佩,中企集团不愧为国内最有活力的企业,从这次人事任命就可以看得出来中企领导人的魄力,这种匪夷所思的任命没有魄力是绝对不行的。什么叫不拘一格降人才?中企集团就给我们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企业感到骄傲,我相信在坐的大家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也是一样。”刘教授的这几句话说得激情昂扬,从他的话中人们可以读出一种明显自豪感,他当然是为国内有这样好的企业而自豪,不过显然嘉宾的意见并不统一。
陈安之就提出了反驳意见,他认为中企的领导者可能喜欢个人英雄主义,任命人喜欢凭个人好恶,企业没有严格的人力资源制度,因为如果有严格的人员晋升制度的话杨军不可能这么快就能得到提拔。
陈安之的话刚一结束另一位嘉宾张建国又开始反驳陈安之,他认为中国需要的是符合中国文化和国情的管理方式,所以中国企业家绝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管理方式,而唯才是举、破格提拔一直都是中国文化中很经典的部分,所以他认为陈安之太过本本主义,陈安之的思想太过拘泥。
接着几位嘉宾就开始对掐了起来,其它的观众也开始慢慢的参与了进来,杨军此时心里暗爽,只要火不烧到自己身上就行了,不过他显然低估了陈伟鸿的职业素养,在争论到胶着的时候陈伟鸿巧妙的引开了话题,简单和稀泥般的总结了一下便要工作人员翻开了第二个题板。
第二个题板上是六个字:两个月,两个亿!这此杨军明白了意思,这六个字是指自己两个月在资本市场上盈利了两个多亿,这一次陈伟鸿终于先从杨军开始问了:
“杨总,我们知道期货投资是个风险非常高的行业,他需要投资者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心里素质,而您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我想请问您有一些特殊的投资窍门吗?”
杨军沉吟了一下,说到投资的话题杨军并不沭了,这是他的强项,略微思考了一下他就开口说道:
“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同时我认为你说我是佼佼者这个很难说,因为在投资市场上没有常胜将军。
当然我并不是说我投资完全是靠运气,我只是觉得在投资方面我也才刚刚开始,要学的地方还很多,我现在之所以做得还不错大概是因为我悟性还不错吧!当然,同时也要感谢我父母赐予了我一颗大心脏。”杨军这段话说得滴水不漏,有点外交辞令的感觉,杨军有理由相信自己这样回答别人很难找到棘手的问题给自己制造难点。
果然杨军的话说完大家就把讨论的话题转到了投资者基本素质和必备天赋上去了,这让杨军感到轻松了不少,他甚至偶尔还插插话活跃一下气氛,这个问题讨论差不多以后就进入了第三个题板。
第三个题板上也只有三个字:‘野路子’,这显然说的是杨军在整合新鸿飞的时候用了非常规的方法,陈伟鸿刚刚介绍完这几个字的意思陈安之就抓起了话筒:
“我实话实说啊,请杨总不要介意,其实从新鸿飞的整合来看我们还是能够发现杨总还是有些不成熟,而且毕竟他不是科班出身表现得有些毛躁,其实新鸿飞的整合还有更好的方法,而杨总用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自残,我相信如果一个美国的职业经理人来操作肯定会规范很多。
当然,我不能不承认杨总的运气好,用这样的拼命的招数也能取得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但是这不能说明杨总是成功的,这只能说明是国内其它的家电企业太弱了,如果在国际市场上杨总还是用这种方法那是非常危险的。”
听陈安之说完杨军暗暗瘪了一下嘴,这些搞成功学的一点实际经验都没有一张嘴皮子却忒厉害,还***美国的职业经理人,我没在美国呆过吗?说得尽是一些废话,在国际市场上不能这样做,这个难道我不知道吗?不过不管怎么样陈安之的这段话听起来还是头头是道的,从他发言结束后下面的掌声就可以听出来。
第一卷
第九十一章 对话央视(四)
不过杨军这次并不准备退让,自己玩了大半辈子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到头来让一个门外汉教训了一顿,这让杨军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跟我谈资源整合?你还嫩了点吧!。
所以等陈安之话刚落音杨军就拿起话筒毫不客气的说道:
“我想先解读一下‘野路子’这个词,大家说我走的是‘野路子’我想应该指的是我没有用常规的方法。在这里我只想说一点,那就是任何一个公司都是与众不同的,任何一个公司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所以在整合资源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制定整合的方案,而不能只是照搬照抄以前的经验。
关于这次整合所用的方法我认为我并不是蛮干,我也是考虑到了公司内部情况和所处的市场环境才这样做的,我当然知道在国际市场上这一套不行,但是我之所以这样做也肯定对新鸿飞所面临的各方面的情况有了一番深思熟虑。
所以我不客气的说,谁说我走野路子谁就在说外行话,因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的整合方案肯定不能跟别人一样。
在坐的可能除了陈安之先生以外大家都学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都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都知道本本主义,我们做企业不能言必称美国,我说句比较狂傲一点的话,在新鸿飞公司任何一个美国职业经理人都不可能能够比我做得更好!”
杨军的话一落音演播室立刻掌声大作,他的这几句话虽然有点张狂,但是他说得非常自信而且斩钉截铁,让听者无不感到他很有一股霸气,而且这几句话也符合他年轻的身份,中国人骨子内面就喜欢这种有点霸气的人,从《亮剑》李云龙的受欢迎程度和马云的人气我们就可以看出来。
陈安之遭到杨军一番猛攻,现场气氛又这么热烈,他一时也不知如何反驳,看得出来他心里还是不太有底气,只是讪讪的笑着。
杨军刚才不冷不热的嘲讽了他一下后,也没有打算继续揪着这个问题不放,陈伟鸿也是人精,他马上就巧妙的避开了这个话题,他开始引导大家讨论在企业经营和资本运作中应该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方面的问题。杨军在讨论的时候也逐步的进入了状态,渐渐的没有了刚开始处处躲避的心态,所以他每次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