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帝库阁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科技军阀-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建造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日本国内各大工厂纷纷进行了扩建,“扶桑”号于1912年在吴海军工厂开工。当时在船坞内建造三万吨级战舰还是世界最初的尝试。两年多以后的1914年3月,舰体基本完成。“扶桑”号最终在1915年11月加入现役,当年英国和德国在多格尔沙洲进行了一次主力舰之间的遭遇战,次年更是展开了规模空前绝后的日德兰大海战,日德兰大海战的结果给全世界的海军带来了各种经验教训,可以说给了这以后军舰的设计建造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冲击。“扶桑”级的二号舰“山城”号在1913年11月20日于横须贺海军工厂动工,1915年11月3日下水,虽然有了吸取经验教训强化结构的机会,但是,原来从英国订购的主炮钢材等国外订购材料因英国战事吃紧而无法供应,尽管日本国内生产能力也相应跟上了进程,但“山城”号的竣工还是要比“扶桑”号晚了两年,直到1917年3月31日才加入了战列。
    虽然“扶桑”级战列舰在设计方面本身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缺陷,但是“面子工程”毕竟还是“面子工程”,对于这级饱受日本国民期待但结果却差强人意的超无畏战列舰本身所存在的弱点和不足,无论是身为联合舰队司令官的吉松茂太郎,还是身为“扶桑”号舰长的岛内恒太,甚至日本政府的高层一些人都知道得非常清楚。这也是为什么在海军主力于日德兰一役尽行摧折的英国一再强烈要求下,日本却只答应派“香取”、“鹿岛”、“伊吹”等“前无畏”式战列舰和早期战列巡洋舰“鞍马”出场。
    “传令各舰加强警戒!注意敌人的潜艇!”吉松茂太郎大声的命令道。
    “他们是不是发现咱们了?”
    此时,在“飞鱼9”号潜艇里,伏在潜望镜前的李金林看着日本舰队轻型舰艇在变换着阵形,有些吃惊地问道。
    “刚才的无线电报让他们听到了。”肖永林微微一笑,“看样子他们对潜艇还是很害怕的。”
    “上次让咱们打怕了。”李金林笑道,“何况,还有德国同行的光辉战绩,他们不害怕才怪。”
    “走吧,咱们离开这里。”肖永林命令道。
    “不打算做一票,把这日本第一大舰干掉?”李金林半真半假的笑着说道。
    “来日方长,不急在这一时。”肖永林接过望远镜,看了看如同众星捧月般前进的“扶桑”号战列舰,冷笑了一声。
    李金林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随着中国潜艇兵们的操作,“飞鱼9”号潜艇在水下灵活的转头,向日本舰队相反的方向驶去。
    蔚蓝色的海面透下的缕缕阳光,照在潜行的潜艇身上,映出潜艇矫捷的身影,而在海底的深处,一艘沉舰的残骸清晰可见。
    法国西北地区,南特。
    一队又一队头戴钉子头盔的德国士兵举着手中的冲锋枪和步枪,迈着沉重的脚步,向前移动着,而在他们的脚边,到处都是战死者的尸体,这些尸体大都穿着英军的军服,戴着平底锅头盔,但他们绝大多数人的面孔,都是东方人,只有一小部分尸体能看出来是白人。
    一名德国士兵注意到了一具军官模样的尸体上似乎闪动着一个红色的东西,他停下了脚步,来到了尸体旁边,轻轻拈起了那个红色的东西看了看。
    那是一枚拴着圆形方孔金钱的精美中国结。
    德国士兵刚把中国结放进了衣袋内,背后便传来了一位德***官的厉声呵斥,他立刻快步跟上了伙伴,踉踉跄跄地向前冲去。
    听到远处传来的回荡在空气中的德语,躲在农舍里的袁克定一颗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儿。
    他紧握着手里的黄金勃朗宁手枪(英国国防大臣基钦纳勋爵的赠品),小心地从破碎的窗户向外望去,当他看到又有几名德军士兵出现的时候,立刻把头又缩了回来。
    听着德国人的脚步声逐渐远去,袁克定悬着的心暂时放了下来。他的身子缓缓从墙边滑倒,手里的黄金手枪也掉在了地上。
    回想起到欧洲来的日日夜夜,和前些天所经历的可怕遭遇,袁克定双手捂住脸,呜呜地哭了起来。
    现在的他,已经成了不折不扣的光杆司令。
    在巴黎被德军攻陷后,协约***队一时间士气大沮,一溃千里。英法军队面对德军的凌厉进攻,节节败退。虽然初来乍到的中美军队英勇作战,但由于协约***队指挥系统的臃肿和扯皮,加上英国人和法国人特有的傲慢和对东方人的偏见,中美军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对大局无法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由于英法军队的盲目后退,战斗力较强的中美军队反而成为了德军攻击的重点对象。
    在巴黎陷落后,中***队在陈宦的指挥下顶住了德军的进攻,暂时稳住了阵脚,但中国南方发生“***”的消息传来,对远离家乡的中国远征军官兵产生了相当不利的影响,而对欧洲战况并不清楚的袁世凯为了对付受日本支持的革命党人,下令陈宦回国指挥平叛,由王士珍指挥中国远征军作战。这一决定加剧了中国远征军的不利处境。
    在陈宦离开后不久,因年事过高,王士珍病殁于军中。名义上是中国远征军最高统帅的袁克定一时间慌了手脚,由于他对于指挥军队作战根本就是一窍不通(本来就是来镀金走过场儿的),除了下令“全军死守阵地”以外,就只能一个劲儿地发电报向皇帝老爹“辞职归国”,请求老爹“另外简选贤能,来法统军”,袁世凯当然明白自己的儿子根本不是带兵的料,于是同意了袁克定辞职,由江苏将军“宣武上将军”冯国璋接替他统率中国远征军。
    但让袁克定没有想到的是,冯国璋在接到命令后,却一直没有动身。

(一百五十)魂断异乡

    (一百五十)魂断异乡
    袁世凯当然明白冯国璋为什么不愿意到欧洲去,对于这位北洋系的老兄弟,他一时间又不好强令他离开自己的地盘,只能电告儿子“稍安勿躁”。由于中国远征军事实上失去了最高指挥官,在战场上的各支部队陷入到了各自为战的境地。为了不让中***队就此崩溃,一直负责训练中***队的美***事顾问团向美军最高统帅潘兴将军提议,由潘兴暂时负责指挥中***队作战。为了尽快扭转西线的不利战局,潘兴采纳了部下的这个扩大他手中指挥权的建议,在潘兴的授意下,由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向中国政府提出了要求将中***队的指挥权移交给自己的要求。正愁找不到谁来代替陈宦的袁世凯对此欣然表示了同意,于是潘兴开始统一协调指挥美军和华军作战。
    在总算把中***队最高指挥权这个“烫手的热山芋”交出去了之后,如何平安的回到中国便是摆在袁克定面前的头等大事,而由于日德兰海战德国公海舰队取得了暂时的优势,加上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的发动,使海上航路变得异常危险,而巴黎陷落之后,在德军的猛烈进攻下,法国北部地区很快沦陷,靠近英吉利海峡一侧的法国海岸也通通落入到了德军手中,横渡英吉利海峡前往英国然后转道回中国已经变得不可能了。潘兴为了让“中国皇太子”能够平安归国,特意为他安排了一支中美混合部队,一路护送他前往南特,再从圣纳泽尔上船回国。
    但让潘兴和袁克定都没有想到的是,德军恰在此时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攻势,
    在长达数十英里的战线上,数千门德国大炮同时向协约***队的阵地开火,协约***队的官兵们在猛烈的炮火和毒气下被打得根本抬不起头。轰击开始后的头几个小时里,处在阵地前方的美军指挥系统就陷于混乱了。前沿地区的美军指挥部、军火库、通讯中心和铁路枢纽及火车站,都被德军头一轮的炮火击中。
    当细微的晨光照射到滚滚的硝烟和火焰中时,大量德国坦克和步兵出现在了弹幕后面。不到一小时,他们就占领了阵地的前沿,而处于美军后方的法军甚至没有时间炸毁横跨在卢瓦尔河上的桥梁——桥上早己挤满了大量步行奔赴南岸的德军士兵。到日落时分,德军窜犯的地方比堑壕战开始以来的哪一天都多。
    和德军之前采用的高大笨重的“a7v”坦克不同的是,德军使用了一种和中国坦克类似的,重量10吨左右,装有一门20毫米炮和一挺机枪的新式坦克。同时,在德军的坦克部队中,还配备有相当数量的缴获自中***队的坦克。
    在德军滚滚向前推进时,协约***队反击乏力,在法军的指挥部里,法军将领竭尽全力的想要阻止德军向纵深快速推进,但士气涣散的法军缺乏对付德国坦克和用冲锋枪武装起来的步兵联合进攻的手段和经验,在德军的猛烈打击下,法军丢弃了阵地,把它们毫无保留的暴露于入侵的德军面前。成千上万惊慌失措的法军士兵扔掉了武器和军装,然后消失在络绎不绝经过城区向南逃亡的成群结队的平民当中。
    在法军全线崩溃的同时,英军和中美联军也遭到了德军可怕的攻击,驻守于南特外围的中美联军为了顶住德军的进攻,毅然用手中刚刚收到不久的美制坦克联合步兵发动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反冲击,在德军前进的阵线当中形成了一个楔形突出部,成功迫使德军后退,而此时英军再次上演了以前可耻的行为,抛下友军单独后撤,中美联军的这次宝贵反机所取得的战果被白白浪费掉了,在得到了援军的德军的猛烈攻击下,中美联军被迫放弃了阵地,南特被德军攻占。
    而此时的袁克定本来有机会可以从南特前往圣纳泽尔,但他一路为了躲避德军的炮火走走停停,结果错过了最佳的逃离时机,同前来进攻的德军碰了个正着。
    虽然他的部下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表现出了应有的忠诚,他们虽然用手中的先进武器给了德军以很大的杀伤,但毕竟寡不敌众,很快一个接一个的倒在了德军的枪下。
    为了活命,袁克定也头一次的和部下一起,抄起了“五十响盒子炮”参战,并亲手击毙了两名德军士兵,但这些,都不足以使他脱离危险。
    可能性是觉得自己现在的表现和“中华帝国皇太子”的身份不太适合,袁克定好容易止住了自己的悲泣,以前经历过的为数不多的军事训练让他将注意力又集中到了周围的环境上来。
    他现在知道,自己想要平安的脱脸回国,可能性已经是微乎其微了。
    从刚才发生的战斗来看,这一带已经成了德军的天下,对他这个脚有些跛的人来说,想要步行逃离这里几乎是根本不可能的。
    远处再次传来了阵阵德语的呼喝声,让袁克定的心再次揪紧。此时的袁克定,不知怎么突然想起了自己在柏林的日子来,心里不由得一动。
    1912年袁克定在河南老家骑马的时候不慎摔伤,因为医治不及时而落下病根,走路有点跛态,袁世凯看了十分心痛,便于次年送他到德国继续治疗。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见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长子前来就医,十分重视,款待殷勤。威廉二世经常举行***的宴会,每次都会请袁克定参加,并且不止一次的告诉袁克定,“中国现在实行民主共和制度,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要想繁荣富强,应该向德国学习,实施君宪帝制。”并要袁克定回国后一定转告袁世凯,中国如果要恢复帝制的话,德国一定尽力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